別再迷信薏米紅豆湯祛濕了,應該怎麼做這道湯,才能祛濕又不損害身體!
|
|||||||||||||||||||||
中醫常說:「千寒易去,一濕難除」,濕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,每當人們感到體胖痰多,舌苔厚膩,下肢水腫,大便不成形,而且精神不佳的時候,總會疑心是濕氣惹的禍。 有人說了,祛除濕氣很簡單啊,一把薏米,一把紅豆,加水熬成湯就行了,網上都這麼寫。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,自己的身體究竟適不適合喝薏米紅豆湯?中醫講究辨證治療,如果連紅豆薏米的功效都沒搞懂,或者做法完全錯了,那麼喝多少年都起不了效果的!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,應該怎麼做這道湯,才能祛濕又不損害身體。 薏米紅豆湯為何不管用? 薏米紅豆湯的常見做法就是將紅豆薏米加水熬煮,然後喝湯吃豆,看起來很簡單,但是人們想要用它來祛濕的話,有幾個誤區一定要避免。 1、薏米錯了 濕氣性屬陰寒,易傷陽氣。
薏米祛濕雖好,但有一定的寒性,紅豆性平,所以整個方子是偏涼性的。也就是說,這個食療方只適合癥狀不嚴重的濕熱體質。濕邪分為濕熱和寒濕。
喝了寒涼的薏米紅豆,把濕氣熱氣壓下去了,彷彿癥狀減輕了,但實際上,把脾給傷了,脾胃運化食物,是需要陽氣的,若是寒濕體質的人常吃薏米,損傷了陽氣,對濕氣的抵抗能力是會越來越弱的。 薏米是有一定健脾作用的,但生薏米性涼,體寒和陽虛的人都不宜服用,怎麼辦呢?我們可以用炒薏米,將生薏米炒至微黃,去其寒性,健脾祛濕功效也更明顯。 2、紅豆錯了 中醫里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,赤小豆和紅豆是有區別的。紅豆又稱相思豆,體積比較大,最常用的就是用來做美味的紅豆沙糖水。
赤小豆質地堅硬,難於煮爛,如果要與粳米同煲,則應該先把赤小豆煮爛后,才加入粳米。 而紅豆比較圓,煮完之後,紅豆會變軟。
3、煮法錯了 赤小豆、薏米仁很難煮爛,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后再煮,否則營養很難出來,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。還有一些人,熬薏米紅豆粥時,加大米進去,覺得稠稠的很好喝。大米長在水裡,含有濕氣,濕性黏稠,所以一熬就稠了。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,本身不含濕,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,湯很清。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,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,一旦加進去大米,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,功效全無了。
4、「光祛濕不健脾」錯了 濕氣主要來源於脾虛,脾胃虛弱之後,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,這些沒有被運化的食物,堆積在體內,生成了濕氣。脾虛生濕氣,濕氣又會加重脾虛,形成惡性循環。所以要祛濕,需要同時健脾。 為什麼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濕氣,越吃越不舒服,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本身濕氣已經很重,傷及到脾了,或者說他本身是脾虛濕盛。 正確祛濕的方法,可以參考《本草綱目》食療方——芡實薏仁茶。具體做法是將薏米仁炒到微黃,將炒薏米、芡實、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(或用熱水浸泡兩小時),洗凈后加水煮一小時,轉文火煮半小時,待涼飲用。 之所以加入芡實,是因為芡實的健脾作用最好,還可固腎,腎臟好了,能夠利尿、祛除水濕。 小編說:中醫所謂的「濕」,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麼簡單,因此,如果要對症解決,最好還是找醫生為你準確辨「證」,治標也治本。 更多祛濕小妙招分享 第1招: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、缺乏運動的人。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、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,但越是不愛運動,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。進行慢跑、快走、瑜伽等運動,微微出汗可幫助祛濕,升發陽氣。 第2招:飲食清淡,不食生冷 脾胃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,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、均衡飲食。酒、甜食、油炸品、肥甘厚味等食物不易消化,容易造成腸胃悶脹、發炎。生冷食物、冰品或涼性蔬果也不宜經常食用。 第3招:避開濕氣的環境 人體內產生濕氣,很大一部分也和環境有關。防止濕氣入侵體內,潮濕下雨天應盡量減少外出。不要穿未乾的衣服、蓋潮濕的被子,洗完澡后要充分擦乾身體,吹乾頭髮。 |
|
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|
你有什麼想法嗎?? 快留言!! |
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|
2005人都推薦這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