扭傷了,怎麼辦?扭傷不處理,關節炎提早報到!
|
|||||||||||||||||||||
從顯微鏡做組織檢查,可發現有局部出血現象,走路感覺微痛,關節附近只有輕微腫脹,沒有嚴重變形、淤血,如果好好注意並休息,通常3天就能有所進步。
第2級: 出現比較嚴重的疼痛,從外觀來看,有明顯的紅腫現象,但仍未變形,尚可活動,這時可能已經出現部分韌帶撕裂,若3天內沒明顯進步,或2週後仍然相當疼痛,就應該及早就醫。 從外觀已經可看出明顯的變形,而且只要一踩地或碰觸,就會疼痛難耐,且有嚴重的淤血現象,經由觀察腳踝關節,可能已經出現翻轉,甚至骨頭裂出面板之外,這時韌帶斷裂或是骨折機率大增,必須立即就醫。
潘筱萍強調,腳踝受傷後,要盡量多休息,不要走太多路,更應該避免穿著高跟鞋或涼鞋等不穩固的鞋子。一般來說,要到局部軟組織恢復完整,通常需要2∼6週的時間。因此,這段時間都要隨時保護腳踝,並慢慢增加有利於足踝的溫和運動(例如:足踝往上、往下、往左、往右),暫時不要做會對足部造成傷害的激烈運動,如果是更嚴重的扭傷,休息的時間往往需要更久。
急性期過後,拉筋恢復腳踝功能 扭傷後的2∼6週這段時間,通常可以藉由電療、熱療以及徒手按摩來紓緩疼痛,並且加速組織的癒合。等到疼痛與腫脹情況有所改善之後,也可自行做一些輕度的關節運動、拉筋運動、本體感覺以及肌力訓練,對於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及本體覺會有所幫助。 凃富籌指出,以腳踝扭傷來說,時間一久,大部分的人踝關節會變緊攣縮,此時可嘗試拉筋,例如小腿肌肉緊則應降低其鬆緊度,以避免肌肉緊繃影響行走、跑步或上下樓梯等行動,可採取弓箭步方式(後腳尖須朝正前方),或穿鞋時腳掌前端靠在牆壁上(腳掌盡量平行牆壁)讓小腿肌肉伸展。但拉筋時要注意不能抖動、最好慢慢拉,感到稍微有點緊,但不可以太痛,循序漸進就可以了。 有研究指出,腳扭傷的同時也會造成本體感覺的喪失,而本體感覺影響最大的,就是平衡感的好壞。
所謂的本體感覺,指的是大腦對於足踝關節位置的感知能力,這也是很多曾經受過傷的患者在感覺不痛、活動角度恢復後,以為痊癒了,又去從事原本的運動,卻容易再度扭傷的原因。因此,若要避免成為習慣性扭傷,兩位醫師都建議,最好到醫院接受計畫性的復健治療,以改善影響的關節活動度、肌肉力量與本體感覺,並可預防下一次的扭傷。 處理腳踝扭傷PRICE5字訣 Protect(保護): 避免負重及行走,若要行走,可藉助護踝或是柺杖,如果是嚴重的扭傷,就需接受護木或石膏加以固定。 受傷後應停止走動,讓患部靜止休息,以減少進一步的傷害。 前3天以冰敷為原則,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,可降低發炎反應和肌肉痙攣的機會,每次冰敷15∼20分鐘後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,再繼續冰敷。
且冰敷袋外層要用毛巾包覆,並不定時翻開、檢視,以避免直接接觸造成面板凍傷。 Compression(加壓): 使用彈性繃帶緊包住腳踝,避免患部繼續腫脹,而且有壓迫止血的效果,但也不能包太緊,以免造成遠端的血液迴圈不良。
將腳擡高,最好高於心臟的位置,增加靜脈和淋巴迴流,以增加復原速度。 |

![]() |
|
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|
你有什麼想法嗎?? 快留言!! |
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|
3088人都推薦這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