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一個偉大的父親,用6個小遊戲,將先天不足的孩子培養為大學教授 觀看數:719 人
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發育得聰明又健康,
但有的孩子卻不見得完全照著家長的道路走,甚至為孩子遲鈍的學習而煩惱。
早在200年前,德國有一位偉大的父親,
他憑藉自己創造的教育方法,把痴呆的兒子培養成遠近聞名的天才。
他叫老卡爾·威特,生活似乎很不如意。
第一個孩子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。
第二個孩子是在他52歲高齡的時候到來的。
sponsored ads |
sponsored ads |
他高興地給兒子取名為卡爾·威特。
不過,經歷過巨大的欣喜後,
他發現這個孩子先天不足——生下來四肢抽搐、呼吸急促。
在嬰兒時期,這個孩子的表現可以說相當痴傻。
周圍的鄰居背後議論紛紛:“老卡爾·威特家生了一個白痴。”
不過,老卡爾·威特不服從命運的安排,
決定要盡到做為父親的一切責任,讓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,
於是他制定了周密而嚴格的教育方案。
sponsored ads |
sponsored ads |
隨著他盡心盡力的教育,奇蹟真的發生了。
8歲的時候,小卡爾·威特已經精通德語、法語等6國語言;
通曉化學、動物學、植物學和物理學,特別擅長數學;
9歲的小卡爾超越常人考入了大學;
13歲著寫出版了《三角術》;
14歲獲得了博士學位;
16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。
很多幼兒天才,表現出來的是後勁不足,
但小卡爾的一生,都是在著名大學裡教學,並且成為了研究旦丁的權威。
那麼,老卡爾的教育方法到底是什麼呢?
後來,他用了一本書來撰寫自己的這段經歷。
我們總結了老卡爾為兒子設計的6個遊戲,供家長們藉鑑。
sponsored ads |
sponsored ads |
1、進行記憶比賽
一起出去玩時,父母和孩子約定好:仔細觀察商店裡面擺放的商品。
回到家後,父親和兒子比賽,看誰記住的商品多。
這個遊戲,激發了孩子愛玩愛比賽的天性,也讓孩子鍛煉了觀察力和記憶力。
2、扮演故事裡的角色
給孩子講一個完完整整的故事,
讓他對故事裡的每個角色都熟悉,之後一起開始做遊戲。
父母和孩子分別扮演成故事裡的角色,互相對話,推動故事發展。
sponsored ads |
sponsored ads |
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理解能力,邏輯能力,以及敢於表達的勇氣。
3、把布娃娃當做外國小朋友
語言是在鍛煉運用中學習的,
老卡爾準備了13個布偶娃娃,每個娃娃代表一個國家。
孩子跟每個娃娃對話,都運用不同國家的外語,
這樣不知不覺中,孩子就學好了外語。
4、玩骰子
大人和孩子一起擲2個或者多個骰子玩,把點數加起來比大小。
通過這個遊戲,讓孩子練習加法,提高孩子的算術能力和對數學的興趣。
sponsored ads |
sponsored ads |
5、做買賣遊戲
找一些家裡的東西當做商品,讓孩子當做銷售員,
家長扮做顧客,通過真正金錢的模擬購買,讓孩子學會算帳,加強對錢幣的認識。
6、猜物品
就像猜謎語一樣,由父母或者孩子描述生活中的一件常見的物品,
然後對方根據描述,去猜到底描述的是什麼。
通過反覆描述和猜謎底,可以鍛煉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。
卡爾·威特的早期教育理論,當然遠不止這些。
但他的教育思想給我們足夠多的啟示。
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
孩子犯錯很正常,不要試圖用暴力來解決。
良好的溝通,能直抵孩子內心,明白問題發生的根源。
父母雙方需要盡可能地參與到孩子的培養中,避免失衡。
不要轉嫁家長的壓力
孩子最怕的是什麼?是家長把自己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。
愛不是控制,也不是權力。
充分注重孩子這樣一個個體,讓他根據自己的興趣茁壯成長。
可以引導和創造條件,但不能逼迫。
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
家長就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。
你是什麼樣的人,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。
培養孩子比種植一棵大樹難多了。
你需要花費心思,先讓自己成長,給樹立學習的榜樣。
你才有資格要求孩子積極向上。
參考來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618036603052884488/#comment_are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