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	
		荔枝核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荔枝的成熟種子。
	
		性味歸經 辛,溫。
	
		歸肝經。
	
		功效 行氣散結,散寒止痛。
	
		藥理 本品含皂苷、鞣質等。
| sponsored ads | 
		
|  | 
			
			
| sponsored ads | 
		主治 本品行滯氣散寒邪,常用於鬱氣滯所引起的疝氣,睾丸腫痛。
	
		此外,本品有疏肝和胃、理氣止痛作用,用於肝氣鬱結、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及肝鬱氣滯血瘀之痛經及產後腹痛。
	
		食療方
	
		1、治疝氣: 荔枝核、青橘皮、茴香各等分,炒灰存性研開。
用酒調服二錢,每日三次。
	
		2、治婦女血氣刺疼,胃痛,腰腹背痛: 用荔枝核燒存性,取半兩;香附子炒一兩,研成末,每次服二錢,用鹽湯,米湯調服均可。
| sponsored ads | 
		
|  | 
			
			
| sponsored ads | 
		3、治痢疾(赤白痢): 荔枝殼、橡鬥殼,石榴皮、甘草各自炒後煎服。
	
		4、寒疝氣痛、小腹冷痛:
	
		荔枝核30克,粳米50克。
先煎荔枝核,取汁,入粳米煮粥,任意食用。
有溫中、理氣、止痛功效。
 疝氣,是指體腔內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,多伴有氣痛症狀。
| sponsored ads | 
		
|  | 
			
			
| sponsored ads | 
中醫認為,疝的發病多與肝經有關,凡肝鬱氣滯,或寒滯肝脈,皆可致疝;亦有先天臟氣薄弱,不能收攝而致疝者。
治療可多選用溫補肝腎、散寒之品。